发布时间:2025-04-30 10:33:23
点击数:16
礼貌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在面对破坏社会秩序的诈骗分子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保持同样的礼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的礼貌应当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当遇到骗子进行无意义甚至有害的交流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我们应该勇敢说“不”!一句坚定的“你啰嗦了!”终止这类无意义的沟通。
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巧妙运用“你啰嗦了!”来拒绝骗子!
一、校园诈骗
图片来源:美编部 李佳慧
他们打着“学长学姐”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旗号拜托你帮忙,一旦心软就容易上当!
图片来源:美编部 李佳慧
他们先和你聊天拉近距离,随后拿出商品,诱骗你买三盒加1学分,一旦放松警惕,就很容易落入圈套!
图片来源:美编部 李佳慧
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小传单,“打字日入两百”,“扮玩偶日入三百”……这些看似诱人的兼职机会背后往往隐藏着不法分子的黑心骗局!
校园诈骗多是伪装成“学长学姐”或者学校工作人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戒心,利用大学生的善良和信任进行诈骗。对于这类骗局,同学们要保持警惕,提高对于陌生人的防备意识。如果对方要求购买物品,要学会果断拒绝,不要感到羞愧或者不好意思。不贪小便宜,保持警觉,学会坚决地说“不”,让诈骗远离你我。
二、网络诈骗:
图片来源:欧阳诗琴 阳哲
图片来源:欧阳诗琴 吴师
图片来源:欧阳诗琴 阳哲
“恭喜你!中奖了”、“兼职刷单!日赚千元!”、“我是客服,需要你提供验证码,免费提供礼物!”……啰嗦!这些信息简直太啰嗦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手段多样。骗子们常常通过各大平台向我们发送“中奖信息”或以“影响征信”为由的虚假信息,逐步设下圈套,或是冒充熟人,企图骗取我们的钱财和个人信息。
据相关数据显示,高学历人群在受骗者中占比较高。这主要因为大学生虽然知识水平较高,但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容易被骗子花言巧语给迷惑。特别是有关兼职的信息,刷单返利类诈骗已成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之一。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保持警惕,对网络上的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以免落入陷阱。
三、街头诈骗
图片来源:摄制部 李筱卉
图片来源:摄制部 刘琼婷
图片来源:摄制部 余熹璐
街头诈骗手段多样,但大多数都是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与善良达到目的。常见的骗局包括:帮陌生小孩拧水瓶被诬陷下药、通过扫码进行现金兑换、街头卖笔、陌生人借电话使用、陌生人要求帮忙充话费、借用充电宝时让受害者扫码支付、以及街头扫码投票等。遇到这些情况时,请立即离开,切勿轻信。如果不慎被骗,应保持冷静,迅速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遇到以上情况,不妨果断地说一句“你啰嗦了”,以示拒绝。
四、将防诈骗植根于“意识”中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诈骗者放出的“一山又一山”,我们要让诈骗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用习惯作为最大的推力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不贪图便宜,提高辨别能力。
其实防诈骗很简单,拒绝诱惑心不贪。老话说的好,“天上不会掉饼”,“鱼因饵上钩,人因贪受骗”。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贪图小利而陷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面对诱惑,我们要放平心态,理性对待。
(2)牢牢抓住自己的钱财,立根于守法之中。
骗子千千万,目的只为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渐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却去得无声无息。因此面对任何涉及钱财的事务,务必三思而后行,牢牢守住自己的钱包,提高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这样就能有效抵御骗子的伎俩,让他们无机可乘。
(3)保护好个人信息,加强保护隐私意识。
我们经常收到的陌生短信和诈骗广告,实际上反映我们个人信息可能已经泄露。在处理软件授权问题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有些权限是可以给的,有些权限是不必要的。即使是朋友发来的链接,也不要轻易点击,务必先进行核实。
校园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子甚至会渗透进我们的群聊中。作为大一新生,一定培养良好的防诈骗的好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生活就像一场“骗局大赏”,每日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但是通过对上述防诈骗秘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防范诈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面对诈骗,我们将不再慌张,而是果断地说出“你啰嗦了”切断骗子的“话术绳索”,坚决拒绝骗子的诱惑!
撰稿:英语2401班 欧阳诗琴 张文芳 中文2412班 郑艳琳 中文2403班 尚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