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7 11:18:23
点击数:18
“观山河岁月长卷展,纸端人生韵味涵。”书籍犹如灯塔,照亮前行之路,赋予心灵滋养与智慧启迪。本期好书推荐栏目,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散文集、随笔与传记佳作与各位读者分享,这些作品,既是作者们灵魂的独白,也是他们赠予世界的智慧结晶。它们超越了时空界限,承载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思想洞见,如璀璨繁星点缀在文学的夜空,等待每一位热爱阅读的旅人去发现、去品味、去共鸣。
01《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美]塔拉·韦斯特弗类型:自传体小说内容:《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塔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挣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与束缚,在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反思时得到救赎与解放的故事。该书从教育和原生家庭这两个角度来书写,立意新颖。
会计2304班 雷婷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将自己代入作者,感受她在书中所写的那些经历,很难想象塔拉是如何在那样的环境生存下来。塔拉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原生家庭是扭曲的,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她并未因此丧失自我。哥哥泰勒通过自学考上大学,他一直鼓励着塔拉。可是自我救赎的道路并不容易,在父母看来,塔拉是违背“信仰”的。她在一次次的自我矛盾中,经历过纠结、无奈、挣扎,是教育让她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实现了自我救赎。希望我们都能像鸟一样飞往心之所向的那座山。秘书2301班 刘昌龙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在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并通过教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塔拉告诉我们,知识可以打破束缚,让我们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与此同时,这部作品还富含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它强调教育对于个人及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引发人们对优化社会环境,为全民提供公平发展机遇的思考。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像鸟一样,飞向属于自己的山。
02《我与地坛》
书名:《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类型:散文集内容:《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市场营销2301班 胡佳思 《我与地坛》这篇长篇散文讲述了史铁生先生的冷暖人生,用四季来形容,有春的肆意,有夏的热烈,有秋的熠熠,有冬的暖阳。整本书是充满了生的希望的,在先生的笔下你无法想象这位在青年时期就双腿残废的人能对生命有如此透彻的感悟,生的生机与死的淡然表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先生笔下的友谊是那堵记忆中的惨砖垄墙,母爱是那棵再也无法推着轮椅去看的合树,“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想带你去看看”成为了先生心中那一根无法拔去的刺,每每读此我总是潸然泪下,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能跨越时空与之共鸣。
新能源2302班 李腾
寒假我读完了史铁生老师的这部作品,这本书是以亲情、生命、死亡、离别等为主题抒写的散文,读完后,心中感触很深,很长一段时间内脑海里都浮现一词——向死而生。史铁生曾在意外中失去了双腿,终生依靠轮骑行动,他也曾想过放弃,了结自己的生命,但靠着母亲的鼓舞和仅存的希望与意志存活了下来,并坚强乐观地话着。书中蓄含了他对生命,对死亡,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人生就是对向死而生的最好诠释,也正激励着向我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英语2306班 王语琦《我与地坛》里充满着作者对人生的所有哲思与感悟,从不能行走后的迷茫到后来的释怀坦然,文中的我与地坛其实不止地坛,还有我与母亲,我与四季,我与朋友。读完全篇文章后,我们能思考到,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地坛”,当现实中的梦想、渴望、迷惘、苦痛纠缠不休时,我们就在“地坛”中闲散踱步,在静思中凝望飞雪玉花,在羁绊中聆听穿林打叶。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惟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03《这辈子:1920-2020外婆回忆录》
书名:《这辈子:1920-2020外婆回忆录》作者:高彩云-口述,赵丽君-笔录,杨扬-整理类型:个人传记内容:本书由祖孙三代合著而成,主要讲述了江苏双沟镇一位普通老人的生命史,回忆由幼时、少女贯穿至晚境,她历经家族变迁、婚姻包办、战乱动荡、奔波的教育生涯等,在时代的巨变中外婆逐渐成长为一位坚韧的中国女性。透过她的记忆我们看得到淮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现出普通人在百年历史进程中走过的艰难路程。
秘书2301班邹翠梨在跌宕起伏的岁月中,外婆的善良坚韧依旧明灯高悬,她早已成为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在传统理念中,当女性成为母亲后,她们常常会被冠予“家庭主妇”的称号,困于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但母亲不仅仅是母亲,她曾经也是明媚的少女,因此女性自强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像书中外婆这样的女性,不被传统定义,在历史的洪流中创造女性力量。
04《惶然录》
书名:《惶然录》
作者:[葡]费尔南多·佩索阿类型:随笔集内容:佩索阿在随笔中展现了多变的人物立场,包括精神化的人、物质化的人、个人化的人、社会化的人、贵族化的人、平民化的人、科学化的人和信仰化的人,这种变化体现了他在自相矛盾中的坚定和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性,展现了佩索阿对生活、命运和世界的深刻认知,以及他濒于崩溃灵魂的自我启示。
秘书学2301班 王菊人若浮游于天地,惶然亦茫然。关于人生这个宏大的命题,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些许感悟。我和作者有共鸣,前几年我也整天去感悟,去思索,去探寻生命、虚无与自我的存在。当时的我也写随笔,也会常常感慨自我矛盾的存在。但是慢慢走过,不知因何契机,也不记得是在哪一瞬间,或许是经历太多,又思考太多,只觉未来跟前进的方向逐渐明晰。他的惶然在晚期,而我的惶然或许已经成为过去。学习偶尔会让我感到无力,然而因为会思考,所以选择破局。我始终相信,我自身所具备的思考力与领悟力以及力求完美的野心将是我最大的优势,并会帮助我抵达成功的彼岸。
05《我们仨》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类型:散文集内容: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车辆2301班 汤星星在杨绛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坚韧的家庭,他们经历了风雨,但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种乐观,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舞。少时我也曾不信人间有别离,可当自己在少年时的某一天,也经历了这样的生死别离之后我才明白,人间的面向来都是见一面少一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例子已经太多太多,生命里也充满了无常和不确定,但正是这些无常,使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懂得感恩和及时报恩。杨绛女士在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这种达观,我认为既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的无畏态度。总的来说,在阅读完《我们仨》之后再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家庭的回忆,更是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都应该珍惜当下,用爱和真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平凡与爱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06《遥远的向日葵地》
书名:《遥远的向日葵地》作者:李娟类型:散文集内容: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南岸耕种向日葵的生活经历。书中刻画了作者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也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脆弱微渺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软件2302班 左赋嫣文笔细腻,情感真切,是我读过最有趣的散文。写荒地劳作勤勤恳恳却颗粒无收的艰辛,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交往的趣事,对宇宙生命的畅想,不同寻常的边疆生活,写这亘古恒久的大地。我相信李娟的文字世界就是她眼里的世界,是她所处的世界,在那个蓝天背景满地金色向日葵的属于她的王国里,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没有鼎沸的人声,天地间朔风呼啸,虫鸣鸟唱,在一个安静纯粹的空间里,她的思绪才会那么敏感,关注一只虫子的悲哀,一棵沙枣树的生死轮回,和一只乌鸦的前世今生。她记录高天流云的荒漠,写下面对宏大时闪过的一切思绪,将那些关于人类的想法和种种行为夹带其中,让有心的读者自己去抓住些丝丝缕缕去揣度,去理清,去汲取养分,幻化成滋润精神的力量。
撰 稿|祖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