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CFAP素质教育实践 美育

共赏白石大美山水 同品湖湘隽永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23 01:07:29

点击数:28

4月21日,湘潭理工学院潭州书院的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一同来到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写生活动。

为何称其“别开生面”?因为此次活动为潭州书院与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校馆合作”的一次良好实践。结合我校CFAP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潭州书院将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等一系列承载着湖湘文化瑰宝的艺术场馆作为校外研学基地,在培养书院学子形成对湖湘文化的深切认同感和自身优良精神品质的同时,也为各大院方乃至文艺界提供了潜在的优质人才资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

 

渐入山水而有所观

在回楼式的江南风格建筑中,同学们分批次参观着展馆内齐白石先生的一件件作品。《紫藤》《灵芝》《延年益寿图》……一幅幅作品宛有灵气,迅速地吸引着同学们在它们面前驻足停留。此时的展馆十分安静,只有画作在发出无声的呢喃。在栩栩如生的作品和它们流露出的人文气韵前,每个人都不觉地屏息凝神。

“齐白石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学理论教育,但他的‘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却深深影响了整个艺术界……”伴随着讲解员刘汝慧细致而又专业的解说,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和生平瞬间变得立体起来,她以馆内的五大主题为讲解线索,在娓娓道来间,同学们的目光顺着解说的方向缓缓移动,身处浓厚而庄重的美学氛围中,许多同学都静下心来认真地了解着齐白石先生的过往与艺术成就。

初试描摹而有所感

沉浸式的参观之后,现场写生活动在一楼庭院正式展开。各位同学拿起毛笔开始写生,齐白石纪念馆的专家们在一旁对同学进行悉心指导。执笔作画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多;哪处要实,哪处要虚,哪处需要留白……通过亲身感受写生的过程一方面让同学们感受工笔入画的精巧和自己动手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激发起同学们对齐白石先生艺术造诣和匠人精神的由衷敬佩,进而将东方美学的独特底蕴与其背后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判断依据深深扎根在每一名同学的脑海里。

写生之后,齐白石纪念馆公共教育部主任、湘潭市美协秘书长龙建中对同学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和讲评,全体师生旁听。龙建中先生的语言诙谐幽默,精准简洁地指出绘画细节上的技巧和用意,让同学们对美术技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潜移默化中也赋予了同学们更高的美术鉴赏力。


集思广益而有所得

从这些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金石篆刻、雕花木工身边走过。所有展品无不体现齐白石先生那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追求与成就。“山水之中有白石,白石之神归山水”,面对这一场全方位的切身体验,许多同学都表示这次研学活动令人感触良多

来自行管2201班的李粤明同学在此之前并不了解齐白石先生的艺术和其所代表的湖湘文化,通过此次活动,他说:“一方面,听着讲解员的激情演讲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齐白石老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与艺术创作不断革新的历程。另一方面,观赏老先生的作品加深了我对艺术的了解。”以前的他“观赏画作时只会认为图片优美令人眼前一亮”,但通过此次活动,他认为“不仅仅局限于画面美感,更是要看到其背后的技艺和深刻内涵,每一个成功的作品都是大师们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成果”。

 

这是中文2210班杨白盈同学第一次来到齐白石纪念馆,她“真正近距离去了解了只会在课本上出现的人物”。通过了解齐白石先生的一生,杨白盈同学深刻理解了“欲立艺者,先立人”的含义。而对于写生环节,她说:“自己尝试着画中国画,看着点墨生花,仿佛明白了什么叫气韵生动。这次的研学活动,我真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都说感受只是艺术的起点,体验才是艺术的终点,”来自视传2201班的王平兰花同学对此次研学活动有着深刻的见解,“在馆长的悉心准备下,我们用毛笔与齐白石先生来了一场属于艺术的灵魂碰撞,让潭州书院的学子备受墨色之熏陶,艺术之感染。这次的研学活动让我们走进齐白石先生的生活里,更帮助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都说感受只是艺术的起点,体验才是艺术的终点,”来自视传2201班的王平兰花同学对此次研学活动有着深刻的见解,“在馆长的悉心准备下,我们用毛笔与齐白石先生来了一场属于艺术的灵魂碰撞,让潭州书院的学子备受墨色之熏陶,艺术之感染。这次的研学活动让我们走进齐白石先生的生活里,更帮助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湖湘大陆有边有际而探寻美之河流是绵延不绝丹青一笔只一瞬传承千里有千年”

传承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潭州书院笃行不怠!